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Irene Nemirovsky1903211出生於烏克蘭1942817卒於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是俄籍猶太裔法語作家。兒時因俄國十月革命舉家逃亡,最後落腳法國巴黎。喜歡閱讀的她,開始用法語寫作,1929年推出首部作品《大衛.高勒德》(David Golder),在文壇上獲得極大迴響,也讓她一夕成名;該小說還在隔年被導演朱利安杜偉維爾(Julien Duvivier)翻拍成電影。之後推出的《舞會》(Le Bal)、《秋之蠅》(Les Mouches d'automne)、《孤獨之酒》(Le Vin de solitude)和《狗與狼》(Les Chiens et les loups)等著作都獲得成功。

 

1939年,二次世界大戰開打她和丈夫、女兒躲到伊希-雷維克小鎮Issy - l'évêque,之後卻突然遭到法國憲兵逮捕,並被帶到納粹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1942年在裡頭被毒殺身亡得年39;隨後她的丈夫也被送進集中營,在毒氣室喪命。她被帶走之前只留下裝有小說文稿的皮箱,讓13歲大女兒丹妮絲,以及5歲小女兒伊莉莎白帶著遺稿到處逃亡,直到戰爭結束。大女兒丹妮絲一直以為皮箱裡頭裝著母親的日記怕憶起傷痛,所以從未翻閱。直到九零年代末期,丹妮絲決定將母親的遺物,捐贈給收藏戰時文物的當代文學紀念館,這時才鼓起勇氣翻閱,赫然發現母親的遺物竟是小說文稿,也讓丹妮絲決定完成母親遺願,讓小說於2004年面世,這份遺稿就是法蘭西組曲》,也因為相隔逾半世紀,讓《法蘭西組曲》被譽為是「塵封逾半世紀的傑作」

 

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當時著手撰寫法蘭西組曲》,是採取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的架構,分成五部曲,第一部主題是「六月風暴」(Tempête en Juin),第二部是「柔板」(Dolce),這兩部文章就是留在她皮箱中的遺稿。另外三部曲是「監禁」(Captivité),以及暫時命名並打了問號的「征戰」(Battailles?)和「和平」(La Paix?),最終卻因時勢而無法在生前撰寫完成,故《法蘭西組曲》僅收錄「六月風暴」和「柔板」兩部曲,成為她最偉大卻又最遺憾的「未完成小說」。本作被譽為是最貼近二戰時期的寫實作品,其中「六月風暴」描述法國居民在戰時到處逃亡的歷程,身處戰時的她,以最精細的觀察,與最生活化的角度,道出戰時寫實景況。特別的是,她並不著墨在戰爭的血腥和殘忍,而是描寫戰爭對人民的心理恐懼與焦慮,呈現出時代氛圍,以及人性的堅強或脆弱。「柔板」則以少婦露西兒為主角,她愛上德國軍官,並深入描寫危險局勢下的情感掙扎。角色雖為虛構,但時空背景和氛圍卻真實呈現戰時狀況,堪稱是她「虛構的角色,卻是真實的歷史」。

 

由於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寫實勾勒出二戰時期的逃難潮過程輔以她細膩脫俗的筆調,讓這本戰時鉅作在出版後造成轟動,創下逾250萬冊銷售佳績,並長期名列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時人雜誌和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等暢銷書排行榜此外法蘭西組曲》還讓法國四大文學獎之一的「雷諾多文學獎」(Prix Renaudot)破天荒打破頒獎規則史無前例頒獎給已故作家,將「年度書獎」這殊榮獻給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也讓本作成為享譽盛名的經典文學之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采昌國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